第二天早上走布達拉克,下午來到大昭寺。
 

前者的壯觀華麗象徵著政教合一的鼎盛。
後者的樸實親民代表著信仰中心的地位。

 

大昭寺前是一個大廣場,周圍則是一條有名的商店街「八廓街」環繞著。任何時刻都有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沿著八廓街走。
 


大昭寺在藏傳佛教的弟子心中的地位,
就像阿拉的子民要走上一趟麥加一樣。

隨處可見五體投地跪拜著,這種跪拜方式稱為「磕長頭」。虔誠的弟子認為一輩子必須從家裡以磕長頭的方式走到大昭寺一次。每次移動的距離為一個身長的距離。

 

在這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可見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中心地位。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唐蕃會盟碑,紀念碑文的一種造型。在整個大昭寺周圍立了許多這種的建築,意義是否相同就不知道了。

在寺的正前方很突兀的種了一顆樹相傳是由文成公主親自栽種的。

 

在西藏的寺廟上方都會看見雙鹿法輪,象徵智慧與慈悲雙運雙修的含義。為紀念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首次說法,宣說四聖諦:苦、集、滅、道。
第一次知道四聖諦是從霹歷布袋戲的劇情得知的,說明人的心理層面讓自己活在四個層次:苦境、集境、滅境、道境。

 

在寺院門口聚集了許多人,有誦經、有人原地磕長頭。
似乎象徵著參與了佛陀在鹿野苑的首次說法般的殊勝。

 

你很容易可以分辨遊客及當地居民。

 

有人選擇安靜的坐在一旁,即使面對的是牆而不是大殿。
一股寧靜的力量在周圍漫延著。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大昭寺的地位並不是來自於建築,更重要的是寺裡所供奉由文成公主帶入雪域高原的12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為佛在世時親自開光的等身佛像。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見到它就像是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是一樣的。

 

雙鹿法輪的故事相傳是當佛陀在證覺後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當他在那裡修定時,大梵天王持著一個千輪幅的金輪,另外,帝釋天王也拿了一個右旋的白海螺出現。他們以此向佛獻供,並請求傳授佛法。佛說他將以三個階段轉法輪。就在此時,有兩隻鹿從附近的林中出現,並且直視著金輪。因此,金輪便像徵著佛陀的教法,而代表大梵天和帝釋天的鹿則像徵其弟子。

也有一說是:
双鹿是一雌一雄,代表男、女眾佛教徒聽聞佛法,是佛教徒的象徵。

此外鹿的姿態亦具有其特殊的意義,例如上仰的臉表示聆聽,專注的凝視代表思考,而坐跪的姿勢則表示禪坐。為了將此事做一個具體的展現,法輪和雙鹿便常出現在西藏寺院的廟頂。

 

到了八點陽光不在那麼強烈(夏日的藏區太陽公公到九點才會下班),人潮不減反增,到大昭寺誦經禮拜似乎當地藏民的平日信仰活動了。

 

街道兩旁的建築亮起了燈,更顯得華麗。人、車依舊來來往往,把周圍的小市集擠的好不熱鬧。
繁華在信仰中漸漸昇起。

 

望向遠處,襯著繁華熱鬧的~是那一抹白、一抹藍、一抹黃、一抹綠。

一抹難得的片刻寧靜。

 

arrow
arrow

    滴水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