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參觀完4900公尺的札叶巴寺,下午參觀山勢相對平穩的色拉寺。

 

相對札叶巴寺依山而建的垂直發展,那麼色拉寺就是撒在平面的寺院了。

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與甘丹寺、哲蚌寺,同為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系統,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

 

1982年,色拉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印象當中,當天參觀了二座大殿,還有辯經場。
至於每間大殿的用途及名稱,老實說還真是記不起來。但那種建築的宏偉壯觀倒是一直停留在心中。


網路上是這麼記載的。色拉寺的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麥扎倉、吉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

 

這是色拉寺有名的「辯經場」!

辯經並不是色拉寺才有的活動,在許多寺院裡多有辯經活動,只是色拉寺是較大型而且對外開放而聞名。

第一次知道辯經這個名詞是最近上映的電影「大唐玄奘」中得知的。當初玄奘法師遠赴印度取經時,因為一場辯經法會而聞名印度。

 

我們現在所談論的「邏輯」這名詞是從黑格爾辯證法而來的。
佛教則稱之為「因明學」,其中包含了「宗、因、喻」三個層次。我們常說「開宗明義」,意思就是在一開始就必須提出一個論證結果,再來說明原因及過程,接著提出譬喻來證明。

辯經的過程就是如此。由一方就佛學的觀點或奧義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世俗的看法,再由另一方開始進行回應論證或者反駁。
在進行的過程中配合一些手勢、動作來做為強化立場或者協助對方破除迷思。

 

 

在辯經場的右側為措欽大殿,這是我唯一能記住的一個殿,因為是全寺院中最大的殿堂,而主要功能就是集會及講經的地方。

 

這是平時集會、早晚課、誦經的地方。
裡頭供奉著許多的佛像、印象中有著彌勒佛(當地稱為強巴佛)、格魯派始組宗喀巴師徒三尊、文殊菩薩、千手觀音、還有大大小小的外型看起來很嚇人的佛像。

西藏的彌勒佛不像東方的彌勒佛是大肚子笑呵呵的形象,而是有著非常俊秀的外型。

 

進入西藏的寺院基本上都是禁止拍照的。
如果現場有寺院管理人員也許可以徵求同意即可。

會想拍這尊文殊菩薩是因為衪的頭是側向左邊的。當時我問導遊「為什麼文殊菩薩的頭要側向左邊」。導遊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文殊菩薩象徵智慧,把頭側向左邊,是因為寺院左側是剛才經過的辯經場。文殊菩薩要聽看看這些人對於佛法、教義是否真的瞭解。

 

arrow
arrow

    滴水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