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的道理我們都懂!之所以還會犯錯,往往是被「對的事」所誤導了!尤其在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人身上,這個錯就更不容易被發現了!
三個星期前,正規班放了一部關於三寶修持的影片,其中談到0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0是無極、是道、是不生不滅的。一是太極,是理、是準則。二則是陰陽、分別、對待、是非對錯。三則是人世間所有百態了。所以要守住一、不落入二的境界。這道理大概都知道了,只是做到的程度如何而己。
從今年開始,因為公司「遍地開花」的政策,開始有機會在營業所參與決策或者辦理課程。這半年以來,就是不斷的把各地區好的課程、組織架構、想法慢慢帶進來營業所。掛在嘴邊的話便是「那個營業所好、那個營業所我們可以學習...」之類的話。感覺上,有了希望,相信任何事情都會愈來愈好的希望。
在過程中,曾經發生一段小插曲讓自己陷入負面的泥淖,也是因為一堂正規班課程後,借由吳老師的一席話,化解了心中的矛盾,對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了體悟。也從那時候開始,更加的把自己認為「對的事」不斷的宣導甚至在課程中談論,想藉由學習其他地區更好的經驗來提昇績效。現在回想起來,那是第一次的點化,只是智慧不足,無法參悟。
八月份的緣德佛堂三天班法會,一群壇務組前賢在請教北部吳前賢如何引導渡人才能每場辦道都是一百多人。前賢說了一段話讓我們有很深的感觸。「一萬人,是所有東震人的目標。你不能去想你的營業所要渡多少人,還缺幾人。他問說:你們營業所目標達到了,但一萬人沒有完成,你們覺得有過關嗎?所以目標很簡單,就是一萬人。不分你我他!」
二個星期前,恰好到南投總公司講同心同德的課程。趁著課程之餘和李督導聊到經營東震事業的方法,李督導說的很簡單:經營東震沒有別的方法,你只要講董事長的理念、講東震的文化就可以了,其餘的都不用去談。只要一直把董事長說的話,拿來重覆傳承,你會發現人很好帶。
我簡單的回了一句嗯,然後接著說:你們中部的理念、觀念很強很好,我們應該要多多學習,不然都跟不上。李督導接下來說的話才重重的敲醒了我。他說:這些話也都不能談。你說那個會場好你想要學習,那個會長如何你想要去請教...,就會陷入比較和計較的狀態。再者,我們還不能做到像董事長一樣,所以不用談你自己的事,怎麼帶組織、什麼觀念、想法...都不用談,否則就會被組織拿來檢視你的一言一行。跟組織溝通時,只有東震的理念、董事長的理念,談到周遭的人只有產品的見證和分享,其餘的都不用談。
突然間。我瞭解一和二的關係了。不論我再怎麼正向積極,再怎麼想好的、說好的,因為還是有「好、壞」之分,就都還是在「二」。始終沒有回到「一」。只要談論的是營業所的事,不論再怎麼好、再怎麼正向積極,雖然嘴巴沒有分,但潛意識之中還是做出了分別,就是「二」。只有回到傳承董事長的話、東震的理念,才是「一」的境界,也才能回到「一」,守住「一」。看到好的、正面的,是要來提醒自己更加精進學習,而不是拿來說給別人聽,拿來要求別人的。
這件事一直在腦中不斷重覆,又讓我想到初期在壇務組學習時,只要遇到佛規禮節中各地區傳承不同的部份去請示點傳師時,點傳師最喜歡說一句:都可以。但是接下來點傳師會開始講佛規禮節的用意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等等的道理。基本上,只要聽完了,真正瞭解道理了,那我們也知道該怎樣做才是最接近「理」。









{{ article.title }}